这茧,是责任与担当,是付出与奉献
“老陆,你先回家做饭,我敲完这几家就回。”中午11点,在南通崇川天生港镇街道国庆村喜悦网格内,62岁的微网格员许燕正在入户询问老年人疫苗接种情况,忙得满头大汗,连电话也顾不上接。一直以来,她积极参与党群服务中心的各类工作,人员摸排、纠纷调解、邻里志愿,大事小事都不在话下,积累了丰富的经验,还动员了她的老伴儿65岁的陆明成作为得力队友。 随着“社区+网格+邻里”建设工作的全面推进,许燕和老伴儿的身份也发生改变,成为了“微网格员”,他俩负责7号楼从上到下10层楼共60户人家的大小事宜。 今年上半年是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,为筑牢社区基础、守牢防控一线,许燕积极做好来崇返崇人员上报、核酸检测动员,还早早就开始难度较大的入户摸底。由于大多数人白天都要上班,因此早中晚成为了“黄金时间段”,但此时又正是家里需要料理的时候,在家庭与网格之间,她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奉献。 “我们老两口一起支援,时间上可以互相协调。社区的年轻伢儿太辛苦了,从早到晚,没有休息日,好多跟我自家孩子差不多大,能帮一点是一点。”被问起初衷,许燕害羞地解释道。在日常网格工作中,她充分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、眼尖心细脚步勤的优势,精准快捷协助社区工作有序开展。“有时候,晚上九十点突然收到重点地区人员排查通知,我就根据底册先电话询问重点户情况,剩下的一早就去开展工作。每天从顶楼开始,一层层地下,一户户地敲,这半年来的‘敲门行动’,我右手的手指上都起了厚厚一层老茧。” 这茧,是责任与担当,是付出与奉献,是畅通服务群众“最后一公里”的生动实践,敲出了基层治理的“精准与温度”。 “奉献不言苦,追求无止境”,像许燕一家这样的微网格员,国庆村还有105位,他们常态化开展巡查、走访、服务,成为基层治理神经末梢的重要部分。国庆村喜悦网格长吴鹏介绍,以前一个网格员要包干三五百户甚至更多,管理起来无法面面俱到,而现在,拆分成微网格,工作效率大大提高。 天生港镇街道国庆村党委坚持“党组织建在网格上”,精心搭建“村党委-网格党支部-邻里党小组-微网格党员中心户”四级组织架构,将管辖的福民景苑、新华北苑两个拆迁安置小区52幢楼划分为7个网格与107个微网格,促进要素向网格集中、服务在网格进行、问题在网格解决,让收集民意的速度更快,解决民忧的效率更高。 “最近我们在动员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接种疫苗,有些老人家不理解也不配合,总觉得自己平时不出门,接不接种无所谓。”许燕提及网格工作的难处与方法,“我们便同老人们的子女联系,将他们拉进网格微信群中,开展宣传、提供咨询,动员他们说服父母。目前看来,效果不错,我们夫妻俩负责的这幢楼已经完成了应接尽接、能接尽接。” |
热点推荐